- 香港區「年度冠狀病毒管理計劃大獎」及「年度醫院大獎」
- 表揚醫院對2019冠狀病毒作出快速應變,致力保護病人、前線醫護及公眾。
(2021年6月) 2019冠狀病毒肆虐全球,醫療機構要於疫情下在保護病人及醫護人員的大前提下,同時確保服務質素不受影響備受挑戰。香港浸信會醫院 (下稱浸會醫院)作為本地主要私家醫院之一,於疫情中嚴格執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,至今保持院內零感染紀錄,給予市民、員工及病人堅實的保障。
院方在抗疫防護方面作出的努力備受認同,成功奪得由亞太區醫療雜誌Healthcare Asia Magazine 舉辦,Healthcare Asia Awards 2021 頒發的香港區「年度冠狀病毒管理計劃大獎」及「年度醫院大獎 – 香港」。
Healthcare Asia Awards評審團每年選出在不同範疇有出色表現的醫院,予以表揚,作為業界的借鏡。去年大會收到逾200份案例,浸會醫院脫穎而出,獲頒兩項香港區殊榮。
疫情持續超過一年,浸會醫院採取了一系列的快速應對措施,當中包括成立口罩生產線,穩定基本防疫裝備的供應。醫院自去年初開始規劃,靈活調配資源,運用醫院中央消毒用品供應部原有無塵室的設置,添置相關儀器,於三個月內完成口罩生產線的籌備及生產工作。無塵室一般用以清潔及消毒醫院手術室使用器材,符合ISO 13485 及ISO 14644-1中ISO Class 8標準的嚴格衛生要求,適合生產外科口罩。
浸會醫院品牌口罩於去年6月投產, 8月取得ASTM Level 2認證,成為香港至今唯一一家擁有自家外科口罩生產線的醫院。今年3月,浸院口罩進一步獲確認達到ASTM Level 3標準。現時,浸院品牌口罩除供應醫院內部人員外,亦以成本價售予員工及聯繫醫生,部份更會捐贈予地區社福團體, 支援社區有需要人士。
在加強環境消毒,保障病人和員工方面,浸會醫院借助智能科技的幫助,配合醫院上下通力合作,醫院更成為當時全港首家以智能機械人消毒環境的醫院。
醫院現時共有3部智能消毒及清潔機械人,當中兩部以UV-C紫外線、霧化消毒劑及空氣過濾等離子,加強消毒醫院環境。除輔助常規消毒和清潔外,當醫院出現懷疑個案,智能機械人會在病人轉院後肩負相關區域的首輪消毒工作。
院方亦在其他行政及服務範圍作出快速及靈活應變,包括設立中央分流站,以紅外線系統監測訪客體溫、實施單向出入人流管理、於公眾範圍及電梯大堂安裝感應式酒精搓手液機、於候診區及員工飯堂建立隔板、更廣泛使用一次性物品,如血壓監測手環、牀簾、眼罩等,以防交叉感染。因應社會對病毒檢測服務的需求,醫院亦開設2019冠狀病毒檢測站,並推出病毒檢測網上預約等。
Healthcare Asia Magazine 總編輯Tim Charlton讚揚浸會醫院在疫症大流行下快速及靈活處理,成就零感染的驕人成績。他指出:「醫療界在過去一年面對重重挑戰,浸會醫院在此情況下,仍推出不同項目,從快速應對2019冠狀病毒疫情,成為香港本地私家醫院的典範;到職安健計劃獲獎,全部圓滿成功,難能可貴。該院在此前所未見的時刻,為業界寫下醫院領導的黃金標準。」
浸會醫院行政總監余惠賢醫生感謝主辦單位為區內醫護界提供平台,互相借鏡、交流,從而激發品質改善點子。余醫生表示:「面對疫症大流行,浸會醫院採取預視風險的策略,持續評估不同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,致力防患未燃。我們每多走及快走一步,就能給予病人、員工和醫院多一點保障。」
回顧過去一年的抗疫工作,浸會醫院總經理黃婉玲女士指出,保護病人和員工,加強各界的信心是我們的工作重點。「口罩生產線的設立有助我們穩定基本防疫裝備的供應,同時亦有助穩住軍心。智能機械人的應用更對前線清潔人員帶來切實的幫助和保障,有效紓緩他們在進入高風險區域工作時的壓力,更成為我們開展『智慧醫院』新的一頁。」
觀察到疫情下不少人對到訪醫院感到遲疑,浸會醫院亦配合市場變化,加快發展步伐,在抗疫的同時,經過短短六個月時間籌備,於去年底在九龍東商業區開設了首家日間醫療中心,提供健康檢查、放射診斷造影及內視鏡服務,作為醫院以外的另一服務點,讓不想到訪醫院的市民在抗疫期間仍能保持必要的常規保健,並適時接受所需診斷,避免延誤病情。
以上種種措施的迅速推行,全賴果斷決策、快速應變及有效溝通。余醫生指出:「經歷過去一年的考驗,浸會醫院上下變得更加團結及有默契,眾志成城,更有能力和信心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。」
圖片說明:浸會醫院透過引入智能消毒及清潔機械人,協助高風險區域的首輪消毒工作,加強對前線員工及病人的保障。
圖片說明:浸會醫院自設外科口罩生產線,生產符合ASTM Level III 的口罩,穩定基本防疫裝備的供應。
圖片說明:浸會醫院率先在員工飯堂及候診區加裝透明間板,防止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