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周問題豈止肩周炎
香港浸信會醫院骨科顧問醫生何湛安
提到肩周問題,很多人以為只有一種肩周炎(五十肩),其實還有很多。
肩關節和肩周的結構,可分幾個層面,由內到外首先是肩關節;第二層是密封的關節囊,包裹著整個肩關節;第三層是關節囊外的「肩旋轉袖肌」,負責維持肩關節的穩定,以及提手、肩膀外轉和內轉等動作;第四層即外圍的骨架,包括肩峰和肱骨,兩者之間形成一條通道,讓肩旋轉袖肌等肌腱通過。
肩周的問題可出現在上述不同層面。例如關節囊,有可能因硬化而收緊,引起慢性發炎和痛楚,繼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,徵狀是肩關節向每個方向的活動均收緊,像被灌了膠水一樣1。很多時坊間所指的肩周炎,其實就是關節囊慢性發炎。即使沒有長期磨損,一些長時間在辦公室坐著工作,少用肩膀的人士,也同樣會出現肩關節囊收緊,因此必須注意適量的肩部活動。
另外,「肩關節夾擠綜合症」也是常見的肩周問題。肌腱在肩峰和肱骨之間通過,就像三文治:在兩塊骨之間放一片午餐肉。而肩峰骨可因年齡、重複提臂上舉(如因工作或羽毛球等運動)等而增生,令通道收窄,增加磨擦或夾傷「午餐肉」。年輕人輕微夾傷肩旋轉袖肌,有機會自動復元,但若已到中年,肩旋轉袖肌重複夾傷,未必能及時復元,或再因肩膀碰撞令肩峰和肱骨大力夾向中間的肌腱,便可能造成肌腱痛楚發炎甚至撕裂2,最常見的是岡上肌撕裂,徵狀是橫向提手時出現困難。岡上肌撕裂在年輕人身上也會發生,但愈接近中老年風險愈高。
不同肩周問題的病因,許多時是相似甚至重叠的,有些問題初時未必對功能有影響,但若置諸不理,可能演變成肩周肌腱撕裂。治療方法包括服食消炎止痛藥、物理治療、在肩峰底注射類固醇、注射透明質酸增加關節的潤滑和減痛、注射自體血小板等3。若肩周結構已出現問題,則可能需要手術,例如修補岡上肌。不同的肩周問題有不同的處理,而不是把所有肩周問題都當作五十肩來處理。
References
- Le HV, et al. Shoulder Elbow. 2017;9:75-84.
- Chung WK.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. 2004;15:493-510.
- Koester MC, et al. Am J Med. 2005;118:452-5.
- Lin KM, et al. Orthop Clin North Am. 2018;49:231-9.